2006/3/9 禁用塑膠袋政策效度的評析

2016-08-04

環保署二十九日宣佈自七月起,政府機關、學校及軍方消費合作社將限制使用塑膠袋,明年一月起則擴及至一般商店,除了熟食或含水份物品以外,禁止店家免費在結帳檯提供塑膠袋。這項措施從資源保育與環境保護的立場,立意雖然良好,但是從廢棄物減量、公害防治及資源消耗面來看,筆者認為還有需要再考量的空間。

(1) 國內每年的垃圾產出量為八百五十萬公噸,其中塑膠成份佔二成約一百七十萬公噸,我國塑膠袋年產量為三十五萬公噸,約佔垃圾中總塑膠成分的百分之二十,禁用塑膠袋對垃圾減量的貢獻度約為百分之四,但是塑膠袋畢竟是重量最輕的包材,新的替代包裝難免會帶來更多的垃圾,如果再加上過度包裝的不確定因素,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的增加垃圾量,值得商榷。

(2) 國內塑膠製品回收市場,製成塑膠袋是其主要的再生方式之一。國內低質的垃圾袋製造原料使用了四成以上的廢塑膠,禁用後廢塑膠回收的去處勢將減少,除非有其它再生方式出現,可回收的廢塑膠可能因此而淪為垃圾,扺減了原來禁用產生的減廢效益。

(3) 塑膠袋的主要成份為PP聚丙烯及PE聚乙烯,這些聚合碳氫化合物並不含有氯元素,所以不是戴奧辛的前趨物質。廢棄物產生戴奧辛主要係來自於焚化PVC塑膠及含有鹽份的有機物,經過氯原子熱反應所產生。將來替代塑膠袋的新式包裝,不管是來自塑膠類或紙類,都會具有比原來塑膠袋更高的戴奧辛污染潛勢,。

(4) 今年年底我國垃圾焚化率即將達到80%,塑膠袋進入垃圾場造成公害的機會已經大幅減少。塑膠袋因為具有助燃、防水與透明的特性,這些對垃圾清運與焚化處理工作的優點,難以為其它材質所取代。因此,即使是環保做得最徹底的德國,他們也是選擇塑膠袋作為盛裝垃圾及辦理資源回收的容器。

(5) 根據最新統計,塑膠袋主要原料國內每年的生產量為一百六十二萬公噸,其中八十四萬公噸內銷,內銷總量的四成二被製成塑膠袋。禁用塑膠袋對國內塑膠原料市場的衝擊,將造成二成以上的生產線勢將停頓,可能影響到我國加入WTO後的競爭力。

(6) 我國垃圾成份與先進國家最大的差異在於廚餘的佔有比例太高,約是垃圾量的百分之二十三。國內因為下水道建設不足,政府反對民眾將廚餘打碎送進水溝,家庭主婦只有利用從商店或是取得的塑膠袋來盛裝廚餘,加以傳統市場購物的需要,她們顯然將成為禁用塑膠袋受影響最深的族群。

塑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發明,人類除了吃的以外,生活用品包括衣物鞋襪幾乎是與塑膠形影不離。人們享用塑膠的好處,卻經常忘記塑膠是一種不易分解的物質,因此未能調適過去的生活習慣去避免塑膠帶來的污染。政府依法對物品或其包裝、容器有嚴重污染環境之虞者,得予以公告禁用或限制製造、輸入、販賣、使用。塑膠袋產生嚴重污染的原因,無非是市場的濫用與消費者的不當丟棄所造成。因此,建議政府積極宣導民眾與賣場減少不必要的塑膠袋使用,規範減少商品過度包裝,教育消費者不要任意丟棄塑膠製品,鼓勵廢塑膠的回收再利用,提高垃圾的焚化處理率,這些措施都可能會比單用法令去禁用或限用來得好,畢竟我們生活中有絕大部分的日常用品是由這些不會腐敗的材料的製成。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刊登於91.02.23中央日報全民論壇)
國政會永續發展組助理研究員 藍正朋

news2